轉發關於發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指南的通知 |
發布時間:2018-01-26 瀏覽次數:174 |
各院系💅🏻、單位: 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指南已發布,請各單位根據市科委指南要求積極組織申報。請有意申報的老師聯系院系、單位(具體截止時間由各院系、單位確定)推薦𓀖,科技處接受電子版的截止時間為2月8日(周一)上午10:00時,最終申報數超過指南要求的,將組織校內評審根據專家意見擇優推薦🥎。由於該類項目為限項申報項目,科技處不接受個人提交的材料👩👩👧👧。科技處受理的紙質材料截止時間為2月23日上午10:00時,申報材料簽字蓋章齊全一式2份交科技處基礎辦第一教學樓1303室,逾期不予受理🦦。 聯系人:熊莉君、王浩 電話:65643671 65642662 郵箱:xlj@fudan.edu.cn; hao.wang@fudan.edu.cn 科技處基礎辦 2018年1月26日 關於發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指南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8-01-25 滬科〔2018〕23號 各有關單位: 為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18年度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指南。
一、征集範圍
專題一、神經科學與神經交互 方向⌨️、神經信息解碼交互和多傳感信息融合
研究目標🖨:發現和認知運動信息的神經編碼規律🪥🧍🏻♀️,建立神經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信息通道重建的科學方法🐽,實現神經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雙向通訊與控製交互🤾♀️。
研究內容:研究運動神經單元動作電位序列反解方法及運動信息的神經編碼規律,研究基於電刺激的感知信息神經傳入通道重建方法🙋🏽♀️,研究多傳感信息融合方法,開發人機協同策略。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二、合成生物學
方向1、合成生物高效定向篩選技術
研究目標:研發合成生物學代謝途徑中實時定量、精密調控的高效篩選技術,促進合成生物體系快速定向進化。
研究內容:研究合成代謝途徑中高通量單細胞捕獲技術,研究光可控的代謝酶及轉錄因子對代謝途徑的定量精密調控技術,研究針對代謝物的高性能熒光探針及實時單細胞代謝分析技術。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精準可控定製細胞的設計與構建
研究目標:研究精準可控基因電路模塊的技術及人工定製細胞體系的設計合成,促進合成生物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發展👨🦳。
研究內容:針對細胞治療或基因治療的個性化精準可控技術的需求,研究新型小分子或光遺傳學調控元件,設計具有智能識別、自我回饋或遠程操控的基因電路控製系統,合成以人工基因電路模塊為基礎的個性化📍、定製化細胞體系。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三、生命調控
方向1、核內miRNA調控細胞命運的機製
研究目標🦏:闡明細胞核內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遺傳學機製,探索其在細胞命運調控中的作用🤶🏼。
研究內容:研究細胞核內miRNA與染色質相互作用的機製⛄️,解析核內miRNA與基因靶位點結合及下遊作用的通路🙍🏽♀️;探討核內miRNA參與早期胚胎基因激活及在胚胎發育中的作用機製;研究組織特異性miRNA在細胞身份轉換及腫瘤發生轉移中的作用機製。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免疫調控新技術
研究目標:通過免疫學基礎研究🤷🏻,結合細胞生物學、生物納米技術或合成生物學等精準優化設計技術,促進腫瘤疫苗及新型抗體的設計研發。
研究內容🦙:利用調控抗原分子結構等技術,提高細胞免疫效應,設計合成不依賴傳統佐劑或納米載體的腫瘤疫苗;利用合成生物學等優化設計策略🤎📴,精準篩選人源性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基因🙋🏼♂️,建立新型抗體轉基因動物模型🍬,進行新型抗體的設計及功能驗證🫅🏻。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四、量子調控 方向1🐒、非馮諾伊曼架構的自旋電子器件
研究目標:在自旋電子學前期發展的基礎上,研發存儲與邏輯運算相結合的非馮諾伊曼架構自旋電子器件,推動後矽基時代新型電子器件發展。
研究內容:研發新型自旋電子材料🔸,探索高效率自旋輸運機製,構築多值存儲與邏輯運算結合的自旋器件單元,實現非馮諾伊曼自旋電子器件架構🧑🏻🎨。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中遠紅外光子探測 研究目標:突破中遠紅外波段探測技術瓶頸,研發新一代趨近量子探測極限的紅外高精度光譜成像器件,為中遠紅外波段的頻譜成像🫓、痕量分析🍸、檢測監測等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支撐🔼。
研究內容:探究中遠紅外寬波段非線性精密光梳光譜的新機理,發展中遠紅外光場時域-頻域精密控製與量子探測的新方法,解決高功率紅外光梳產生與超靈敏測控等技術難題,研發寬頻譜、高精度、快速實時的紅外光子精細光譜成像系統👂🏼。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單光子成像
研究目標🧜🏼♀️:發展基於單光子相機的超靈敏三維成像技術和器件🤶🏽,研發新一代高精度、高靈敏度的成像系統,推動單光子成像技術發展。
研究內容👌:基於光學成像中單個光子所能攜帶的最大信息,實現光學成像的極限靈敏度;發展高時間分辨率單光子相機,實現近紅外波段單光子面陣三維成像;研究單光子成像在非視域成像等環境中的應用。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面向矽光電子的全矽光源
研究目標:針對矽光電子單片集成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研究具有良好兼容性的新一代全矽光源,為實現集成矽光電子提供光源支撐。
研究內容🐂:發展新的矽功能活性材料和光源結構,研究新的激勵技術、發光抽取方法和相關機製,研製具有高效能🫶、高亮度,可在室溫下穩定運行的電激勵全矽光源。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五🧄📎、物質創製
方向1、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
研究目標:面向黑磷、二維硫族化合物等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微納電子器件應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實現二維半導體材料的大面積、可控生長🧜🏼;發展基於二維半導體材料的電學器件🫸🏻🍙,實現基於二維材料的核心邏輯電路🏊🏿♂️。
研究內容:研究以黑磷、二維硫族化合物為代表的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電學特性;發展二維半導體材料的大面積、可控生長工藝,並揭示生長機理👸🏻;研發基於二維半導體材料的新型邏輯器件的原理🈚️♾、製備工藝。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硫聚合成
研究目標:研發新一代硫氟交換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發合成工藝🕺🏿,發展新型硫聚材料,推進硫聚化學發展。
研究內容:設計高效🚎、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的硫氟交換反應催化劑,開發以硫酸酯鏈接為核心的全新聚合物材料並探索其應用,發展新型高純度含硫聚合物生產工藝。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碳基偶聯合成
研究目標:針對甲烷、乙烷等碳基小分子烷烴🐬、芳烴碳氫鍵選擇性轉化的關鍵科學問題,開發新型催化劑👩🏼🦲、催化體系和合成工藝,發展新型碳基偶聯方法,為物質合成提供簡潔👩🏽🎓、高效、綠色的直接轉化途徑。
研究內容🗡:研發低溫高活性🙈、高選擇性、長壽命的甲烷氧化偶聯催化劑✤,開展反應器設計和反應工藝流程優化🥌;結合電化學與金屬催化的優勢👨🏽🚀,研發電化學促進的金屬催化新方法,實現芳烴、烷烴碳氫鍵的選擇性轉化;利用協同催化策略🖕🏼👨🏽💻,研發基於碳氫鍵直接轉化的新一代物質轉化途徑🤜🏿👳,實現苯、乙烷等簡單易得原料向重要化工平臺以及醫藥🫄🏼、材料等領域核心分子結構的高效及潔凈轉化。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六、物理前沿 方向1、先進粒子加速技術
研究目標:研發新一代先進粒子加速技術🕕,實現低能散度電子束的穩定輸出,推動緊湊粒子加速器的實用化🚚🗒。
研究內容🚲:突破微波加速的梯度限製,研發適合粒子加速的強場太赫茲源,發展新的加速結構精密製備方法和先進同步匹配技術💆♂️。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深亞波長人工帶隙材料與器件
研究目標:揭示具有深亞波長特征人工帶隙的調控機理,研發具有特殊電磁發射與傳播特性的新材料與新器件,為構建新型信息、能量傳輸系統提供支撐。
研究內容🪗:研究共振耦合體系的帶隙形成機製及相關電磁遠近場調控機理🧳,探索新型深亞波長人工帶隙材料的設計、製備與表征方法⏫,構建具有特殊功能的非平面、可重構電磁波發射與傳播器件👩🏿🎓。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超高峰值亮度超短脈沖伽馬射線源的新機製研究
研究目標:基於激光加速的高性能高能電子束的逆康普頓散射⏺,產生峰值能量數MeV級的超高峰值亮度超短脈沖伽馬射線源♠︎,並開拓其重要應用🈲。
研究內容:利用激光尾波場電子加速產生能量可調諧的高性能單能電子束🥼,同激光電場進一步作用輻射次級光源🌽,產生能量在數兆電子伏範圍內可調諧的超短脈沖伽馬射線源,並探索其在核光子學👩🏼🦲、核共振熒光👩🏻⚕️、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七、納米科技 方向👼🏽、新型納米能源材料
研究目標:創製結構新穎及性能特異的納米能源材料,開發提升其應用性能的功能化新策略,發展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變革性能量轉換及存儲技術👮🏿♂️。
研究內容🏂🏻:構築兼有仿生精細構型與局域光增益的新型納米能源材料🍛,建立有機功能化提升其性能的新方法,揭示仿生多級結構能源材料能量轉換及儲能新機製,完成從結構設計、材料篩選、器件集成及性能評價的系統研究🧯。
執行期限𓀊: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八、作物分子設計與合成食品
方向1、高產高抗作物設計的分子基礎
研究目標👩🏼⚖️:揭示水稻馴化過程中的主要遺傳變異規律,闡明植物平衡發育與極端環境耐受性的分子基礎🍉,解析植物溫度感知過程及其信號傳遞機製🙏🏿👮🏼。
研究內容🪛:分析野生稻和栽培水稻🈵,描繪完整的水稻基因組變異圖譜🖐🏿,鑒定水稻復雜性狀的遺傳變異機製,研究植物耐受極端環境及可塑性的分子基礎,研究植物-昆蟲互作過程中的信息交流模式🤱🏻🛩。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合成食品
研究目標🙇🏿:綜合利用多學科前沿理論和技術,建立復雜食品體系分子合成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為高品質營養健康食品的分子製造提供科學基礎。
研究內容:基於典型天然食品體系,解析營養功能組分,仿生構建食品多級復雜結構,研究提升食品品質和強化營養功能的關鍵技術🧑🍳。
執行期限🛍♘: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註冊在本市的獨立法人單位,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2、已作為項目責任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為項目責任人申報。
3🧙、項目責任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不含涉密內容;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
4、申報項目若提出回避專家申請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等書面材料的同時,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與理由🧎🏻。每個項目申請回避專家人數不超過3人🦹🏽♀️👩🏻⚖️。
5👨⚕️⁉️、每個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單位限申報3項。
三、申報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申請人通過“中國上海”門戶網站(www.shanghai.gov.cn)進入“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網上填報項目可行性方案✤,並在線打印書面材料(非由申報系統在線打印的書面材料,或書面材料與網上填報材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2、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18年2月2日9:00,截止時間為2018年2月26日16:30。市科委辦事大廳集中接收書面材料時間為2018年2月22日至2月27日,每個工作日9:00-16:30🙅🏼♂️。逾期送達的🎵,不予受理💂🏽♂️🤸🏽。
所有書面材料采用A4紙雙面打印,一式一份,須簽字蓋章齊全。使用普通紙質材料作封面,不采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市科委辦事大廳地址:徐匯區欽州路100號1號樓。
辦事大廳不接收以郵寄或快遞方式送達的書面材料。
3🖖🏿、網上填報備註:
(1)登陸“中國上海”網站(www.shanghai.gov.cn);
(2)網上政務大廳—審批事項—點擊“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圖片鏈接進入申報頁面:
-【賬戶註冊】轉入註冊頁面進行單位註冊,然後再進行申報賬號註冊(單位註冊需使用“法人一證通”進行校驗);
-【初次填寫】使用申報賬號登錄系統,轉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後開始申報項目;
-【繼續填寫】登錄已註冊申報賬號、密碼後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3)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四、其它說明
本指南經評審立項的項目承擔單位👩👧👧,須在項目驗收時一並提交《科技報告》和《科技報告收錄證書》。
五、咨詢電話 服務熱線👱🏻♂️:8008205114(座機)🧄、4008205114(手機) 技術支持👩🏼💻:62129099-2257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18年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