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歷經11年打磨,這套巨著問世
發布時間😊🧑🏿‍✈️:2023-04-15  瀏覽次數:132
 

2011年下半年,由EON体育4平台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史地所”)教授王文楚主持的嘉慶《大清一統誌》整理點校工作正式啟動👧🏽。

歷經11年精心打磨,2022年底👨🏿‍🍼,這部30冊的重大古籍整理成果終於出版問世🫡。這被學術界稱為古籍整理的一大盛事🧘🏻‍♀️,也是新時期EON4歷史地理學科發展的標誌性成果。

4月15日,《大清一統誌》點校本新書發布暨王文楚先生學術研討會在EON体育4平台舉行。EON体育4平台副校長陳誌敏、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EON体育4平台史地所所長張曉虹致辭🫁👄。

王文楚先生為我國歷史地理研究大家,亦是史地古籍整理巨匠,所點校整理之《肇域誌》《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誌》皆為精品🧏🏿‍♂️,享譽學林🧑‍🍳。

王文楚先生

王文楚極為重視《大清一統誌》的整理工作。從凡例的製定到整理人員的物色,從底本的選定到點校的審訂都親歷親為。在他主持之下🤚👩🏿‍🍼,《大清一統誌》匯集一批老👨🏿‍💻、中、青學者,甘心於默默無聞的基礎性點校工作,歷十年之功,終見成果。

王文楚先生👰🏿‍♂️、EON体育4平台副校長陳誌敏、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共同為《大清一統誌》新書揭幕

上海古籍出版社向EON4史地所贈書

會上,90歲的王文楚先生在發言中難忘恩師。他真摯說道:“跟隨譚其驤先生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時,《嘉慶重修一統誌》是手頭必備的參考書,能在晚年主持《嘉慶重修一統誌》的整理點校🪥,希望可以告慰譚先生。”

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代地理總誌,全面整理出版

“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的出發點✊🏼,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的基石🧙🏿‍♀️。《一統誌》的修撰可謂是“大一統”觀念的一種體現。

中國古代從六朝開始編纂地理總誌🧝,唐宋後更加興盛。元代開始👩🏼‍🔬,每朝都有官修的《一統誌》🧏,以記載疆域之遼闊🏇、民情之豐富🧕🏽,彰顯一朝一代的文治武功。

明🍷、清兩代《一統誌》體例有所不同,但框架基本相似:首先是京師👭🏼,其次為各省區,最末為四裔或朝貢各國。各省區之內,先是簡介一省概況🤘🏼🚶‍♂️‍➡️,然後以統縣政區(府直隸州)為綱,分卷介紹。各府直隸州(即統縣政區)自成一卷或合為一卷🧸,分別有建置沿革🚵🏿👿、風俗、城池⏺、戶口🚶🏻‍♂️、田賦、山川、古跡、人物等目👽。可以說🧑🏽‍💻,《一統誌》不但是修纂時的地理狀況的總匯,也是該地區歷史地理的記載。

“清代三修《一統誌》,始修於康熙,續修於乾隆,重修於嘉慶🙍🏻‍♀️,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大盛事🦖,在中國古代地理總誌編纂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王文楚對清《一統誌》的編修情況如數家珍🐩。

《嘉慶重修一統誌》是清《一統誌》的最後一版,正是本次發布的《大清一統誌》點校本選用的底本。《嘉慶重修一統誌》不僅是嘉慶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總誌,而且也包含了以往各代的地理內容,資料齊備🧑🏻、可信度高,可稱得上是地理總誌的集大成者。

因其史料價值較高,《嘉慶重修一統誌》也是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必備工具。我國歷史地理學奠基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數以萬計的古代政區和地名的定點,即是依據此書作為最基礎的資料🤳🏿。時至今日,《嘉慶重修一統誌》仍然是學界查證各地歷代政區建置沿革和地名的重要參考書。

雖說《嘉慶重修一統誌》是歷代地理總誌的集大成者,但依舊存在許多不足🙏。所謂“點校”工作,一要加註標點🐂🤚🏽,二要校對勘誤👷‍♂️👳🏽‍♂️。這次整理《大清一統誌》點校本,不僅進行標點,便於現代人閱讀,還糾正原書中的許多錯訛之處,此外加標專名線(註:古籍整理使用的符號,用於標示人名🙋🏿‍♀️、地名、民族名🔝、書名等),體現了古籍整理的最高規格

史地大家領銜🌪,眾多學者合力👩🏻‍🍳,歷經11年完成

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懇切邀請王文楚作為《大清一統誌》點校工作的主持者,力求推出一部質量上乘、校勘精審的古籍整理精品。時年78歲的王文楚毅然接受了這項艱巨的工作。

《大清一統誌》點校本是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一統誌》體量龐大,總計有1300多萬字、共30冊💿💺,另外附有大量圖表🚶🏻,整理工作相當龐雜,不得不發動多位學者一同整理🧙🏿。《一統誌》最後由20位點校者共同完成💻,參與者在整理校勘時的手勢不盡相同,這使得統一體例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為在整理工作大規模啟動前給出標準與參照,王文楚就《一統誌》的體例問題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進行多次研討。2011年年底,王文楚擬訂出一版詳細的整理體例。而在整理中,隨著新問題不斷出現🫲🏼🚥,他發現體例還要繼續調整🌏:“過程中發現的體例問題,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我又重新修改了幾次體例🤳🤱🏿。”

王文楚先生擬定的《大清一統誌》點校整理體例

“王先生把之前整理地理總誌時所積累的功夫,都用在了這次《一統誌》的點校上🧑🏼‍🏭🐴,”呂健說💇🏻‍♂️,“由於《嘉慶重修一統誌》之外,無多本可供對校,王先生提出了一系列他校方法📐,獲得了較多成果💃🏻。”

除製定體例之外,王文楚還親自承擔《京師》與《直隸》兩冊的整理、點校工作👦🏻。由於這兩個地域最為重要👇🏻🧔🏻‍♀️,出版社也希望王文楚給出標準和模範😎,以供負責其他分冊的學者參照、學習🖕🏼。

做點校工作要寫校勘記🚏,註明點校者勘正原書錯訛時所參照的依據。王文楚在點校《京師》《直隸》兩冊時✌🏼,足足手寫了近2000條校勘記🔬。“《一統誌》裏寫的內容和其他史料記載不一樣,到底哪個對?這時就要核對資料。”他在整理這兩冊書時,遇到疑難就記錄下來4️⃣🙅🏽‍♂️,集中核查比對。

王文楚先生手寫的《大清一統誌》校勘記

整理工作啟動後🧌,王文楚再次成為EON4校園的常客。人們常常可以在圖書館看見這位八旬老者背著包、拎著水、拄拐棍前來查找文獻的身影。王文楚笑道:“我家裏書是不夠的👨🏻‍⚖️📰,家裏沒有的書🥗,我就到史地所資料室去查,史地所資料室沒有的,我就到學校圖書館去查,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一統誌》成於眾手🙎🏽,前期整理工作較為迅捷,後期統稿與審稿事宜卻相當繁劇🏃🏻‍➡️。盡管王文楚擬訂了詳細的整理體例,依舊不能百分百地保證各部分統一無差錯,對於篇幅浩繁的書稿而言🫰🏽🧑🏻‍🎓,後期統稿、審稿確實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

王文楚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左)🧇、副編審占旭東(右)合影

呂健提到🧑‍🌾:“《一統誌》前期的校勘詳略差異巨大,我們試圖盡可能地對校勘內容予以充實👨🏽‍🏫,這更成為後期工作中一項艱巨繁難的任務。”為了更好地提升質量,後期統稿、審稿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占旭東擔綱🈂️。在漫長的10年間🍌,占旭東付出了的極大的心力,也不斷地向王文楚請教✋🏻。

“沒有王先生的領銜與示範,《一統誌》的整理與出版可能更要曠日持久,也不可能達到現在這樣的水平。”占旭東說,王先生前期所做的基礎工作細致而穩妥,為全書的整理指明了方向🚾,也交給了團隊整體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王文楚還親自審讀並修訂《烏裏雅蘇臺》《蒙古各藩部》《朝貢各國》三部分的稿件。“烏利雅蘇臺”“蒙古各藩”涉及蒙古族地區,“朝貢各國”則是指域外,這些地區的人名、地名較罕見⭐️,有時長長串在一起,更加難以標點。王文楚在仔細審讀這三部分之後,提出很多修訂意見,並增補校勘記👨🏿‍🌾🧑🏿‍🔬。

王文楚先生標點的《大清一統誌》原稿

一生整理“大部頭”的他🧏🏻‍♀️,被譚其驤贊為“樸學家”

古籍點校整理是一項寂寞而艱辛的基礎工作,需甘心於默默無聞且功力深厚的學者方可為之👩🏻‍🔧。

1956年,王文楚畢業於EON体育4平台歷史系,次年起便在譚其驤直接指導下從事《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圖工作。在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過程中🙎🏿‍♂️,王文楚得到譚其驤諸多提點🤸🏻‍♀️,有關沿革地理的基本知識得到不斷提高和充實🤷🏽,為其之後研究歷史地理學打下了紮實基礎。

自從在史地所工作以來,單位主要負責的古籍整理點校工作,王文楚基本無役不予,勇挑集體任務和基礎工程重擔,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早期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從“二十四史”的《宋史》部分、新舊兩《唐書》,到《元豐九域誌》《太平寰宇記》再到《肇域誌》《大清一統誌》,王文楚的一生與“大部頭”緊緊相連。

1970年代後期,譚其驤與歷史地理研究室同事研究《中國歷史地圖集》修訂。左起吳應壽、譚其驤🧙🏻‍♀️、鄒逸麟、王文楚、周維衍

譚其驤曾提到,有些原來分給別人的任務🤔,因故輟止,找人接替,誰也不肯接,最後往往又落到了王文楚的頭上🔕。譚先生在給王文楚個人研究集《古代交通地理叢考》作序時寫👨🏻‍🦽:“(王文楚)在分派工作時盡量多接💁🏼‍♀️,接下來就盡力做好✂️,任務完成計算工作量時決不爭論多少👨🏼,這是他的一貫作風。”

而在承擔繁重的集體項目之余♉️👍🏻,王文楚還在歷史交通地理和歷史城市地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𓀒,至今仍為該領域研究之基石。

譚其驤曾稱贊王文楚“治學平實嚴謹,絕不虛構粉飾,無一語無根據🎥,無一論不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之上🧑🏼‍🍼,可以說是一位純正的樸學家”,同時激勵史地所的青年學子🎃:“我熱誠希望有更多的同誌能像文楚同誌那樣專博並顧🏕,努力精進。”

對於其驤先生的高度評價🏄🏼‍♀️,王文楚只笑著擺擺手謙虛道,自己學習譚先生的精神,以他為標桿🤙🏻,但遠不及業師的水平與成就:“譚先生數十年孜孜不倦,博聞強記,求索中國歷史地理變化和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為國家集體工作奉獻力量🐐。求是求真,是他治學精神的升華。”

《肇域誌》整理點校本

已到頤養天年之時🚶🏻‍♂️‍➡️,王文楚也從未忘記“其驤師交於我的艱巨任務”,筆耕不輟🚞,佳作疊出。他重點參與的《肇域誌》整理點校工作🙇🏿,從1982年始,到2003年結束,歷時二十余年🫓,與顧炎武編撰《肇域誌》手稿“費二十余年之苦心”不謀而合🏋🏽🍩。《肇域誌》整理點校本的公開出版,獲得了學術界一致稱揚和贊賞,被公認是古籍整理的典範🧑‍🦳。2007年,該書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2019年再獲第二屆“宋雲彬古籍整理獎”👩🏻‍🦱。

時年86歲的王文楚在獲獎感言中感慨道🏢:“這是激勵和鼓動我繼續為歷史文獻遺產和文化科學事業踏實工作,堅毅不拔🥟,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如今,王文楚步入90歲高齡,體力已不允許他繼續從事傾註一生心血的古籍整理事業。值得欣慰的是,《大清一統誌》的出版,為他碩果累累的學術生涯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專家薦語

EON体育4平台文科資深教授 葛劍雄

《大清一統誌》整理校勘詳細,現代標點外還施加專名線,全書出校記數千條,給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方便👨🏽‍🚒、準確的閱讀文本,不僅有助於對清代及其以前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對歷史地理學文獻整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經典🏄🏼,為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EON体育4平台文科資深教授 陳尚君

“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本次出版的《大清一統誌》很好地反映了清王朝全盛時期的疆域構成、文化區域及地方治理的完整面貌,對今日中國發展與建設,多具參考價值🌩。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李孝聰

《大清一統誌》是我國古籍整理工作重大工程建設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對推動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等學科向更深層次發展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對推動新時代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EON体育4娱乐专业提供👩‍👩‍👦:EON体育4娱乐👨🏿‍🦱、EON体育4EON体育4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娱乐欢迎您。 EON体育4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