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2022年度EON体育4平台“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發布時間:2023-05-20  瀏覽次數:278
 

近日❌,2022年度EON体育4平台“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活動結果揭曉🦹🏼。經過院系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及網絡投票等環節😶🧖🏿‍♂️,“實驗發現和研究含重誇克粒子的產生和衰變的新模式”等10項成果入選2022年度EON体育4平台“十大科技進展”👩🏽‍🍼🕵🏻‍♂️;“ 薄層二硫化鎢中的自旋-軌道-宇稱耦合超導新機製”等8項科技進展獲得提名👯‍♀️。

EON体育4平台“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活動由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旨在凝心聚力建設“第一個EON4”,深入推進科技評價改革,表彰激勵科研團隊原始創新精神,宣傳展示學校科技工作突破🦹🏻,推動營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

2022年度EON体育4平台“十大科技進展”(按照科技進展所屬領域排序)

實驗發現和研究含重誇克粒子的產生和衰變的新模式

沈成平團隊 現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系/核物理與離子束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離子物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在粒子物理大科學裝置上發現新重子和介子新產生機製🛃。探索物質的基本組成單元及相互作用規律是粒子物理學的主要目標🚯。強子是由誇克和反誇克通過膠子傳遞強相互作用組成的復合粒子,然而誇克與膠子如何構成強子至今未知。在尋找新強子態和強子屬性研究上取得突破,將推動對物質結構和相互作用規律的認識進入新層次🐛。沈成平團隊研究發現新粲重子👷🏻‍♀️;發現正負電子湮滅直接產生非矢量粒子χc1👍🕺,開創強子研究新手段;觀測到Y(4660)新衰變模式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4篇論文。

 

纖維化學電池的規模化製備

彭慧勝團隊

高分子科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柔性電池新突破—纖維化學電池的規模化製備。彭慧勝團隊將濕法紡絲和化學電池製備有效融合,通過擠出剪切誘導取向實現穩定的活性層界面,在國際上率先創建出纖維化學電池的一體化擠出連續製備新路線,奠定了纖維化學電池快速規模製備的技術基礎;建立了世界上首條纖維化學電池生產線,產能超過150噸🎖👩🏼‍🏫,初步實現了工程化;製備的纖維電池兼具優異的儲能性能和安全性能🪟。相關成果發表於Nature Nanotechnology🧔🏽‍♂️。該項成果獲得2022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

 

氣候變化對未來生物質能源技術與糧食安全的影響

王戎團隊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氣候變暖對未來生物清潔能源技術的反饋機製🦝。眾所周知🤳🏼,推廣清潔能源可以減緩氣候變暖,但氣候變暖會不會反過來影響清潔能源呢?王戎團隊在地球系統模式中實現了氣候-能源-農業多系統相互作用,建立不同農作物產量與環境脅迫因子的關聯,證明當氣候行動推遲時,氣候變暖導致可獲取生物質產量下降。這項研究的重要性是揭示了氣候變暖的臨界點🪩,即氣候變化越過一個閾值後,大規模推廣生物清潔能源可能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的2°C氣候目標🎯,因此需要加快發展近期可實現的低碳技術。該成果於2022年發表在Nature上,並被選為封面推薦文章👍🏼。

 

發現近三十年全球弱臺風顯著增強

王桂華團隊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中國氣象局一EON体育4平台海洋氣象災害聯合實驗室 

創新觀測方法發現近30年全球弱臺風顯著增強趨勢⛳️。臺風強度是臺風預報的難點👨🏽‍🦰,其變化也一直是國際前沿科學問題。王桂華團隊與其合作者創新性地提出利用海面漂流浮標觀測的海洋混合層流速估算臺風強度。該研究為提高臺風模擬和預測精度提供了重要基礎;由此發現的全球弱臺風存在明顯增強趨勢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臺風增強的理論,將有助於提高對未來臺風強度變化的預估👮🏼‍♂️。研究成果表於Nature👩‍🍳,並被選為News&Views特評。

 

晶圓級矽基二維互補疊層晶體管

周鵬團隊 微電子學院/集成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新一代集成電路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 

創新集成電路器件👶🏻:矽-二維異質互補疊層晶體管。在成熟技術節點下提升大規模集成密度的疊層互補晶體管(CFET) 技術對我國集成電路具有重要意義。為克服矽基CFET工藝復雜及載流子遷移率失配的問題,該研究創新地提出了矽-二維異質CFET技術🧑🏻‍🏭。此項研究利用成熟的後端工藝將新型二維材料集成在矽基SOI芯片上,在集成密度翻倍的同時大幅降低工藝難度並獲得優越性能。相關成果發表於Nature Electronics。

 

小幹擾RNA生成加工機製的結構解析

麻錦彪團隊 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十年磨劍破解小幹擾RNA生成加工機製二十年難題。RNA幹擾是許多真核生物中一種保守的RNA沉默機製🥷,小幹擾RNA(siRNA)是其核心作用分子,可作為核酸藥物。研究通過解析包括Dicer2-Loqs-PD單獨蛋白、以及在有無ATP的情況下結合雙鏈RNA的6套冷凍電鏡結構👨🏽‍🔧,闡明了Dcr-2-Loqs-PD復合物從結合雙鏈RNA後依賴ATP在其上移動到形成切割活性狀態、直至加工切割生成siRNA的整個過程構象變化的分子機製。該研究解決了存在20多年的siRNA生成加工依賴ATP的科學問題,也為雙鏈RNA作為核酸藥物的人工設計提供了有益參考,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主刊✈️。

 

人類指紋花紋的遺傳解析及相關應用

金力團隊 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 

看膚紋,為先天性遺傳病的早發現早幹預提供可能。指紋與生俱來、終身不變,是個體識別的重要特征,但其生物學機製仍不清晰。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金力團隊,開拓性地從多個角度有力揭示了肢體發育基因構成指紋差異的基礎。研究為膚紋與人體其它表型疾病間“一因多效性”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有望成為聯系宏觀與微觀表型的經典範例🫄🏻。成果在Cell發表,並被Nature亮點報道。

 

人卵母細胞紡錘體組裝的全新機製

王磊團隊 生物醫學研究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表觀遺傳和分子代謝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上海市醫學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室  

打破領域內多年認知,揭開人卵母細胞紡錘體組裝的獨特生理機製。小鼠卵母細胞紡錘體由無中心粒的微管組織中心(aMTOCs)介導形成,但人類卵母細胞中一直未觀察到MTOC存在🏩,因此學術界長期以來的觀點均認為人卵中不存在MTOC。該研究發現了人卵母細胞中存在著前所未知且與眾不同的微管組織中心,將其命名為huoMTOC,首次闡明了人卵母細胞啟動紡錘體組裝的獨特生理機製👨🏽‍✈️,同時從病理角度揭示了huoMTOC異常導致患者卵母細胞成熟障礙(Science, 2022)。研究打破了領域內多年的認知🚶‍♀️,被Science及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先後選為亮點報道。

 

肝內膽管癌蛋白基因組分子分型及個體化治療策略研究

樊嘉團隊 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

構建肝內膽管癌多維分子圖譜以揭示個體化治療新靶點👨🏼‍🎨。肝內膽管癌(iCCA)是一種預後極差的惡性腫瘤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該研究利用來自262例患者的蛋白基因組多組學數據繪製了iCCA的多維分子圖譜🧔‍♀️,建立了炎症🟥、間質👩🏿‍🦰、代謝和分化四個分子分型🚣🏻‍♂️,揭示了其主要驅動基因異質性及其潛在對應治療策略,闡明了FGFR2融合的激酶生物學功能及其衍生肽的強免疫原性👨🏽‍🎓。該研究構建的精準分子分型模型,將極大推動iCCA“依基因型/分子亞型”分而治之的個體化靶向-免疫治療策略𓀝,為克服其腫瘤間異質性實現患者最大生存獲益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該研究成果2022年發表於Cancer Cell。

 

構建最全面的全球微生物基因目錄

Luis Pedro Coelho團隊 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構建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全球微生物基因目錄。微生物在地球中無處不在🙀,是影響人類健康、疾病發展、地球生態變化的重要因素。傳統微生物組研究受數據和算法的局限,無法在全球視野下描述不同棲息環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相互關聯👩‍🎨。類腦研究院青年研究員Luis Pedro Coelho等與多國科學家合作研究🧚🏿‍♂️,以地球上不同棲息地的微生物作為統一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1.3萬個公開宏基因組樣本進行挖掘,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全球微生物基因目錄 (GMGC)👆🏻,該研究對於全球微生物組研究以及未來抗菌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成果以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於Nature主刊。

 

獲得2022年度EON体育4平台“科技十大科技進展”提名的分別是(按照科技進展所屬領域排序):

薄層二硫化鎢中的自旋-軌道-宇稱耦合超導新機製

修發賢團隊 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新型二維超導體二硫化鎢中觀測到了新奇的自旋-軌道-宇稱耦合超導新機製。研究發現這種超導的面內上臨界磁場大大超出了泡利極限👩‍🦼,超導能隙可以對抗遠大於泡利極限的面內強磁場,並且這二者都且呈現出很強的二重簡並各向異性。成果發表於Nature Physics,該期刊同期發表“新聞與觀點”對該成果進行了亮點報道🃏⛷。這種超導新機製的發現對於深入理解具有拓撲能帶翻轉特性的二維中心對稱超導體中的奇異超導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互花米草大空間尺度入侵的生態影響及治理對策

李博團隊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長江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阻擊入侵,保衛海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互花米草是我國濱海濕地危害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該研究探明了互花米草在我國的入侵現狀,發現了其在我國長期連續擴張的格局與機製,闡明了其在我國入侵的生態危害,提出了分區管控、協調行動的治理對策和濕地“奠基種”修復新理論;推動和支撐了全國“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實施⇨,相關成果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發表論文10篇🚵🏼‍♂️,出版專著1部。

 

6G太赫茲長距離大容量通信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余建軍團隊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飛躍!6G光子太赫茲公裏級創記錄傳輸𓀚。太赫茲無線通信被認為是6G核心技術,其巨大的頻譜資源可支撐Tbps通信速率。余建軍團隊選擇光子太赫茲作為6G突破方向,搭建國際一流的光子太赫茲實驗環境,開發自主研發的太赫茲器件、算法等先進技術,在太赫茲無線大容量、長距離、通信感知等領域數次創造世界記錄🤞,比5G提升10-100倍。技術方案不僅能克服電子器件在帶寬等方面的限製,還能與高速光纖接入網實現無縫融合,大大加速太赫茲技術商用化進程,為我國6G研發走在世界最前列做出突出貢獻。

 

軟件供應鏈安全治理平臺

楊瑉團隊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集成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

攻克軟件供應鏈安全難題,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為破解復雜國際形勢對我國軟件供應鏈帶來的重大安全挑戰,楊瑉教授主持研製軟件供應鏈安全治理平臺,發現百余個政務系統高危漏洞☝🏽,獲中央領導和相關部門表彰👱🏼‍♀️;發現微信、支付寶等小程序平臺重大安全漏洞,獲USENIX Security傑出論文獎(大陸首次)🥍;在電信國家雲、華為新一代通信系統、阿裏巴巴業務系統🏇、OPPO/vivo智能終端系統等規模化應用🧴,獲OPPO優秀合作夥伴、vivo最佳安全技術合作夥伴等獎項🙍‍♀️📩,為提升我國整體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做出突出貢獻。

 

中低位直腸癌機器人保肛手術新技術

許劍民團隊 附屬中山醫院/上海結直腸腫瘤微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直腸癌手術迎來機器人新時代🛠。國內率先開展機器人中低位直腸癌根治術,手術量國內外第一。國內外首創多種機器人中低位保肛新術式,並開展該領域國內外首個最大規模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成果2022年ASCO-GI大會發言🙆🏻‍♂️,發表於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建立了國內首個機器人結直腸外科教學中心,牽頭製定首部《機器人結直腸癌手術專家共識》,推廣至全國150余家三甲醫院2萬余名患者🔖。

 

下一代無創產前篩查實現染色體和單基因疾病同步檢測

黃荷鳳團隊 附屬婦產科醫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遺傳中心/EON体育4平台生殖與發育研究院 

出生缺陷防治最新突破📬,下一代無創產前篩查實現染色體和單基因疾病同步檢測。該項成果通過研發一種全新測序技術(COATE-seq),對孕婦外周血裏的母胎遊離DNA進行多維度基因組學分析,突破了第一代無創產前篩查的局限性,首次實現了同步篩查染色體病和單基因病👨🏻‍🚒,並大幅提高了對目標疾病的檢測準確性🤵🏼‍♀️。許多遺傳疾病在早🤸🏿‍♂️、中孕期胎兒發育過程中沒有結構畸形的表型,從而造成超聲篩查中的漏檢。該成果通過基因篩查技術彌補了影像學篩查的不足,在降低遺傳性出生缺陷中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任務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圍孕期紅細胞葉酸升高降低子代先心病風險的直接證據

黃國英團隊 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 

上海孕前親子隊列研究成果助力先心病一級預防🦶🏿:孕前確保足夠的紅細胞葉酸濃度👵🏽,讓子代先天性心臟病減少一半🪔。先天性心臟病占出生缺陷的1/4-1/2,明確可改變的重要發病因素與機製有望解決一級預防的瓶頸問題。黃國英📤🗜、嚴衛麗教授團隊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了基於大型前瞻性親子隊列(Shanghai PreConception Parent-Child Cohort, SPCC)的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圍孕期母親紅細胞葉酸濃度與子代先心病的量效關系:濃度每升高100nmol/L疾病風險下降7%⤴️🤽🏻‍♀️;濃度達到906 nmol/L以上可能使人群先心病風險降低約一半。該成果為製定先心病一級預防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參考。

 

用於病原體快速檢測的晶體管傳感技術

魏大程團隊 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子機電傳感芯片實現即測即走病原體檢測。為了應對高傳染性疾病,亟需發展快速簡便的病原體檢測技術。魏大程團隊構築了一種分子尺度的機電裝置並將其組裝到晶體管表面♐️,電場驅動分子機電裝置放大信號,實現了小分子、蛋白質和新冠病毒核酸等的超靈敏檢測。核酸檢測省去了提取🤼‍♀️、擴增步驟,更加簡便🔈,響應時間小於4分鐘☔️,靈敏度達20拷貝每毫升,優於臨床“金標準”熒光定量PCR技術✊🏼👛。該原創技術有望發展成新一代分子診斷平臺🧑🏼‍🍳,使得即測即走的病原體檢測成為可能。該成果發表於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ON体育4娱乐专业提供:EON体育4娱乐EON体育4🌠🐈、EON体育4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娱乐欢迎您。 EON体育4娱乐官網xml地圖